哈奴曼是泰國史詩拉瑪堅(Ramakien)故事的一個主要角色
 
 

 
拉瑪堅故事來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故事的改版,
而羅摩衍那故事則是於佛曆2400年間傳入泰國。
 
目前泰國有殘缺的三種羅摩衍那故事版本,其一為是曼谷拉瑪一世皇的欽定本,
他的兒子拉瑪二世皇將其中部分改寫成為泰國舞劇的劇本。
這部史詩對泰國的文學、及舞蹈影響甚鉅。
 
拉瑪堅的主要故事情節還保留羅摩衍那的原作,
但其中人物的服裝、環境、武器和其他細節都已經變成為泰國式,
只有神猴哈奴曼還保留原來的名字。
雖然泰國人基本信奉上座部佛教,
但拉瑪堅平衡了一般人心中保留的神話信仰,提供了人類起源的解釋。
曼谷玉佛寺中仍有許多關於拉瑪堅的繪畫和雕像,尤其壁畫都是拉瑪堅的故事。
 
 
 
                                 泰國哈奴曼
 
 
印度羅摩衍那故事‧哈奴曼神猴舉山
 
 
神猴哈奴曼擔任羅摩王的大將軍,全力協助羅摩王贏得勝仗。
哈奴曼代表下屬對上屬的忠心,也隱含上屬對下屬的關心。
神猴哈奴曼最終幫助羅摩王征服強敵,救出多人。
哈奴曼的故事是印度神話中的經典,不僅在印度家喻戶曉,
而且在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心中,也都敬奉哈奴曼為英雄。
胡適考證認為,《西遊記》的美猴王孫悟空原型就是取自哈奴曼。
 
神猴哈奴曼身軀全白,具有水晶牙齒、寶石毛髮,
打仗時可化身四臉八手、打哈欠時吐出星星月亮。
哈奴曼擁有四種聖物:明輪、法螺、寶棒、三叉戟。
三叉戟是用來與夜叉作戰的武器。
哈奴曼驍勇善戰,可以變身或隱形,且永遠打不死。
即使敵人擊中要害,只要風一吹,他還是會復活。
神猴哈奴曼父親是風神,因此哈奴曼也有飛行能力。母親為阿渣納(Achana)皇后猴。
哈奴曼誕生故事很曲折複雜。
傳說中,羅摩王的父親祭神求子時,給三位妻子各吃一塊甜點。
最年輕的第三個妻子最後拿到甜點,她不喜歡這塊甜點,就轉頭不吃。
之後大鷹搶走這塊甜點,飛入森林,看見阿渣納皇后猴正在許願求子,
大鷹放下甜點,風神將甜點吹至阿渣納手中。
濕婆神隨後出現,讓阿渣納吃下這塊甜點,她便懷孕生下哈奴曼。
 
哈奴曼一出生,飢餓異常,看到任何東西都想吃,母親很不高興。
有一次哈奴曼看到太陽,誤認是水果,就追著要抓來吃,甚至追到因陀羅(Sakra)天堂去。
因陀羅用金鋼(Vajra)武器打中哈奴曼的臉,讓哈奴曼掉到人界。
哈奴曼的父親風神知道後非常憤怒,附身在神仙群裡讓他們大嘔吐。
最後,因陀羅向風神道歉,並賜給哈奴曼永恆不死的祝福。
有的版本則說,是羅摩王給哈奴曼永恆不死的祝福。
哈奴曼協助羅摩王跟羅剎十頭魔王羅波那(Ravana)打勝仗,救出許多人,
羅摩王給哈奴曼永恆不死的祝福。
 
 
 
羅摩王與神猴哈奴曼
 
哈奴曼飛行速度迅疾如風;力氣強大足以搬舉大山。
體型大小伸縮自如,還能隱身。
在戰場上,哈奴曼能夠化身為令人畏懼的的形象,
身體如龐大巨山,皮膚變為黃金色,臉紅如珠寶,尾巴特長,嘯聲嚇跑敵人。
有次只為了取回喜馬拉雅山的藥草,竟將整座喜馬拉雅山搬移回來。
哈奴曼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人見人愛,帥氣風流,迷倒異性,擁有多位妻子。
 
古時泰國大師喜歡將哈奴曼製為聖物,認為是學術和藝術的融合。
哈奴曼聖物的功效包括:永恆保護、擋災避邪、人見人愛、招財好運。
工作方面,事業不順、生意受阻等,都可求助哈奴曼。
哈奴曼將協助請供者前途光明、生意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