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士,亦稱「波給」(Phor Kae,老父親之意)、
魯士佛、魯士老師,是泰國的聖物。魯士有108種法相,
「魯士」意為「先知」,在修行的冥想中,預見人的前世和未來。
魯士也是藝術的始祖。古人相信,魯士將天堂的藝術、舞蹈、
演唱等傳入人間,讓人類懂得欣賞藝術之美,
以及領會溫柔體貼、愛情、慈善、寬恕、快樂等感覺。
因此,魯士受到演藝人員及藝術家的尊敬祭拜,
可帶來好運吉祥、工作發展、魅力、人見人愛等正面幫助。
古巴吉薩納.魯士頭像
有時,稱魯士為「迪甘財」,意思是「了知三世者」(三世:過去、現在、未來)。
除此之外,魯士還是人類所有學識的創祖。
魯士也可用以指稱印度教的出家人,他們在森林中修行、打坐、誦經,
可以有配偶,生活簡單樸素。
魯士與拜師儀式(魯士灌頂)
泰國人自古以來非常敬重老師,學習某些專業技藝時,
例如音樂與舞蹈,須先舉辦正式的拜師儀式,若無拜師儀式,
有時老師或學生會發生災厄不幸;反之,進行拜師儀式後,
老師力量會幫學生擋災,排除障礙等問題。
魯士灌頂
魯士拜師儀式(魯士灌頂)通常舉辦於星期四,因為星期四是「師日」(Wan Khru),
而且星期四與神仙有關。星期日也可舉辦。通常舉辦於雙數月份的上期,
不過單數的九月分也可以,因為在泰國,「九」代表「進步」之意。
大菩薩魯士
Phra Maha Ruesi Bodhisattva
那羅陀佛(Narada)時代,釋迦牟尼身為一位魯士,在森林修行。
一日,那羅陀佛與許多僧侶及信眾來到森林中的魯士住處,
魯士見到佛陀,非常歡喜,用法術變化出許多住處,
提供給佛陀及其隨從定居之所。
佛陀並對僧侶、信眾和魯士講道說法,魯士聞法生欣喜,翌日早晨,
以法術飛行至遠方,找尋食物來供養佛陀和僧眾。
如此連續進行了七日,最末一日更呈獻珍貴之物給佛陀。
佛陀說,這位魯士很有勢力,在未來世會成為一位佛陀,稱為「釋迦牟尼」。
後來的大師,將釋迦牟尼前世的此位魯士,製成聖物造型,名為「大菩薩魯士」。
火眼魯士
Ruesi Tafai
「火眼魯士」又稱「普魯士」、「魯士打懷」,是一位賢人,
喜在森林修行,累積術法功力,善用傳統醫學治療疾病,有不可思議的奇蹟。
額頭上有著第三隻眼,是火眼魯士的獨特形象。
根據傳說,火眼魯士若睜開第三隻眼,將起火燒毀一切事物。
火眼魯士的第三隻眼,代表佛的慧根。
佛教中,須經數千多年的修鍊,此生之身才具有佛的慧根,
例如額頭長有第三隻眼,象徵神仙之眼,可預知未來。
火眼魯士除了誦經祝神,也須禪定修行,修鍊高強功力,
方法之一就是「火遍」(kasina)禪法。
修習「火遍」(kasina)處,即是凝視地、水、風、火、光亮、
密閉空間、紅色、白色和黃色等物,讓精神與物體融為一體,
產生高級力量,能夠將水變化為硬物,在水上行走。
許多資料與火眼魯士有關,例如傳說中碧差汶府的一位城王,
向火眼魯士學習術法後,竟想暗殺這位老師,後來魯士作法讓城中流行重病,
成為荒城。此外,北碧府的帕踏嘎丹(Phra Tha Kradan)佛牌,
也認為是由火眼魯士製作。從外觀來看,帕踏嘎丹佛牌有紅色眼睛,
髮束斜向一邊,有些容貌形似魯士。
納洛魯士
納洛魯士(Narada)曾出現在拉瑪堅(Ramakien)故事,
羅摩王委託哈奴曼帶著戒指送給羅摩的夫人,
但哈奴曼迷路到納洛魯士居所。
後來哈奴曼在敵人放火燒城時,尾巴著火,找納洛魯士協助撲滅。
龍普宏.納洛魯士
納洛魯士以傳統醫藥和製作經水著名,並且是所有魯士的老師,
是梵天第五面的化身,也是三界的第一位魯士。
信眾相信,拜師儀式若無祭拜納洛魯士,事情便無法成功順利進行。
演藝圈拜師儀式所用的納洛魯士,會做成金箔貼臉的魯士頭造型,頭上戴有布帽。
虎臉/鹿臉/猴臉魯士的由來
古時候,有兩個好友向同一位魯士學習術法。
習成之後分開修行,分處一南一北,但是他們會彼此約定見面的時間,較量術法。
在某一次的見面較量中,比賽的項目是製作一盤聖水,
讓化身後魯士的順利變回原形。
於是一位化身為虎臉魯士,另一位化身為鹿臉魯士。
但不巧的是,當時另一位魯士走進來,打翻了他們的聖水,
使得虎臉魯士和鹿臉魯士再也無法回復原形。
兩位魯士十分氣憤,將那位打翻聖水的魯士變成猴臉魯士。
事後他們仍寬恕了彼此,並在同座森林的各處修行。
龍普Key.虎臉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