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邁寺廟位於泰國曼谷,介於巴吞他尼府與曼谷的之間。
寺廟名字的由來是源自於佛曆2453年,寺廟建造於賽邁村莊內,
所以是依照村莊名字而命名。

早期,村莊尚未興建前是一片山坡地,
山下有一條通往暖武里府鈀給區市場的河流;
每逢雨季,河水上漲,
民眾都會使用此河來運送納崆那育府與暖武里府之間的運輸。
河流旁尚有一片沼澤地,池內有多種魚類
而山上則有老虎、大象、多種鳥類等野生動物居住,
大致上說來是片非常富足的土地。
久而久之,民眾賴捕魚及獵補維生,漸漸的開始陸續遷移至此居住,
不久,就建立了一座小村莊並取名為“賽邁”。
在五世皇上任後,將泰國的制度從新調整過,做一個地形的劃分。
而村莊內有一塊7萊35平方米大的土地還未被開發,
此塊土地的主人,決定在此地建造起一間寺廟,
並在佛曆2441年完成建造,也邀請了僧侶近來掌管寺廟,
此寺廟就是“賽邁寺廟”。

因有龍普勒大師的指導,寺廟名聲漸漸遠播;
龍普勒大師為鈀給區納簸寺廟的住持,
也是建造鈀給區納簸寺廟、禢某寺廟與俥榻寺廟的高僧。
當時龍普勒大師邀請龍普雅大師擔任賽邁寺廟的住持
其其中原因之一是此村莊內村民以少數民族佔大部分人數,
而龍普雅大師本身也是少數民族成員。
佛曆2441年曾獲得皇家的許可證,證明土地的擁有權與使用權,
也在佛曆2449年8月12日獲得了皇家的贊助。
寺廟歷任住持並沒有明確的被記錄,
只能夠知道龍普雅大師的接任將寺廟名聲發揚光大,
而現任住持為阿贊歐大師。
阿贊歐大師的子彈符管曾帶給民眾許多奇蹟發生,
所以年紀尚輕的大師,名聲已是鼎鼎有名。
大師的名聲也帶給了寺廟興旺,讓寺廟的香火延綿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