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耳五眼】這名詞來自清萊府市中心的帕禢兠伊栲咼教寺廟,
用來稱呼一種傳說中的畸型動物,外貌長得像長毛黑熊,
有兩對耳朵和五隻眼睛,眼睛與耳朵都是綠色的,
牠最愛吃木炭,其排泄物竟然是黃金。

 

 

四耳五眼的涵義

古巴教釵雅翁洒媻納對四耳五眼的解釋是佛教的四大禪修原則與五戒,
四大禪修原則分別為慈愛、同情、同理喜悅與泰然處之。
五戒則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四耳五眼的故事由來

一千年以前,有座名為“納空媻慟”的小鎮,
小鎮由一位鎮長掌管,該鎮長同時有七名妻子。
鎮長將小鎮管理的非常良好所以並未發生任何問題。
鎮上有戶貧窮人家,其雙親皆患有疾病,
在四歲那年,母親病逝,而加上父親行動不便,
所以由男孩在鎮上向人討飯吃。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男孩十二歲的那年,
被一戶有錢人家買來照顧牛馬的工作。
工作幾年後,男孩的父親自覺敵不過病魔纏身,向男孩留下遺言,
希望往生後其遺體能放置深山中,
直至腐爛剩下骨頭,再將頭骨帶回家中祭拜。
並在男孩十七歲那年,抱著父親的頭骨開始往西南方的山上前去,
循著頭骨所指的方向設下陷阱,再將落阱的動物帶回家飼養。
在父親往生後,男孩聽從父親的交代去執行,
就在設完陷阱後的2~3天,他回到陷阱區,
赫然發現有隻動物掉入陷阱,
這隻動物有著四耳五眼,外貌長的像一隻黑熊,
於是將它取名為四耳五眼。
男孩看到四耳五眼後,相信牠是父親轉世而來,
便照著父親所吩咐的將四耳五眼帶回家,
用繩子綁住脖子並藏著不被人發現。
男孩給四耳五眼飯與水但牠都不吃,
但是男孩還是得工作並沒有閒暇時間可以去照顧牠。
直到冬天來臨,因氣候嚴寒,男孩在家中燒木炭取暖,
突然間,一塊燒到一半的木炭滾到四耳五眼前,
饑餓許久的四耳五眼看到木炭時,
不顧木炭的高溫便狼吞虎嚥了起來,
男孩看到四耳五眼總算肯吃東西後,高興的將燃燒著的火焰熄滅,
並把所有的木炭都拿給四耳五眼吃。
在四耳五眼吃完木炭後,居然排泄出黃金,
男孩看了之後非常高興,於是每天去撿木炭回來燒,
燒完後再將木炭給四耳五眼吃,等待牠排泄出黃金,
就這樣,讓男孩一夕成了富翁。
因四耳五眼的傳說,所以佩戴其佛牌有幫助增加財運、偏財的幫助。